Top Menu

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

<112>跟著名畫去旅行--諾曼第(Normandy)


《諾曼第附近的草地(Pasture near Cherbourg ,Normandy)》米勒(Jean Francois Millet),1871-72

西元19446月,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盟軍部隊在艾森豪將軍的率領下,成功地在諾曼第(Normandy)登陸,西歐終於從德國的佔領下獲得了解放,這場勝利也等同宣告了二次世界大戰的終止,從此,諾曼第在歷史上的意義已經脫胎換骨不同於往昔!

《諾曼第的小修道院(Priory at Vauville ,Normandy》,米勒(Jean Francois Millet),1872-74

米勒(Jean Francois Millet)出身於法國諾曼第的農家,自小酷愛繪畫,他畫的題材大多以法國農民為主,他筆下的農夫多半是疲憊、窮苦、終日操勞的貧困者,佝僂的身軀隱藏在襤褸的衣衫下,歷經風霜的手掌顯得粗糙黝黑,這就是米勒衷心讚頌的純樸勞動農民的形象
 
《播種者(The Sower)》米勒(Jean Francois Millet),1850-51
事實上,米勒的作品在法國畫壇上並未受到重視,一直到了1867年,米勒的畫作才在巴黎博覽會上獲得了社會的第一次認同,而人們也才逐漸認識了米勒藝術的真正價值。
俗話說:天才和不幸往往在人的命運中相伴相隨。綜觀米勒的一生,他的生活過得相當困苦,據說,有時甚至要用好幾幅作品才能換得一雙小孩子的鞋。而他死後,法國為購回他的《晚鐘》一畫,竟花了80多萬法郎,兩相對照,實在令人不勝唏噓呀。 

《晚鐘﹝The Angelus﹞》米勒(Jean Francois Millet),1857-59

《拾穗﹝The Gleaners﹞》米勒(Jean Francois Millet),1857
 
(以上諾曼第實景照片感謝好友Mitchy的提供)